91精产品一区永久免费下载app_点击进入请牢记_小妲己福湿地福利院导航

培育富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荆州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小记

记者周军  通讯员耿波


近年来,荆州农业科学院以其“五个一”行动基地为核心,通过示范带动、科技攻关、培育骨干等举措,有效培育富农富民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为农民增收脱贫贡献了科技力量。


统筹谋划  创新扶贫模式


该院成立产业扶贫工作小组,制定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建设计划、科技扶贫工作计划、春季农业生产和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进一步增强科技扶贫的系统性、全局性,有序推进。


以发展特色扶贫产业为着力点,该院探索实践“五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即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3月中旬,该院及时成立油菜、早杂粮、瓜菜、水稻、棉花五个专家小组,到田间地头服务指导春季农业生产。入梅以来的多轮强降雨致使全市多地农田受灾,该院党员农技服务队一直奋战在一线,指导农民科学抗涝自救。


依靠科技  强化产业带动


农业新技术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荆州农业科学院围绕科技扶贫,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标准性强、推广应用简便的新模式、新技术。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综合种养”新模式。充分发挥平原湖区稻田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稻-虾、稻-鳅、稻-蛙、稻-鸭等绿色高效种养新模式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稻-再-肥(油菜)周年生产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鸭-蛙-稻立体高效种养模式、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等成熟经验,其中“稻虾模式”可实现稻谷亩产600公斤以上、小龙虾亩产150公斤以上、亩产值达4000元以上,有效助力了农村精准脱贫、农民增收致富。


农旅结合,打造“瓜瓜菜”模式。该模式利用普通温室大棚,种植两茬西瓜或甜瓜和一茬秋(越)冬蔬菜(莴笋、冬瓜、芹菜等),实现一年3茬周年循环生产,亩平年产值可达2万元以上。该模式由市科协委员、该院西甜瓜专家李平首创,目前在公安县、江陵县、监利县、荆州区、沙市区、松滋市等多地推广,应用规模超过1.2万亩,年创造社会效益超过2亿元,其扶贫带动成效显著。


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油菜“万元田”模式。该院对油菜进行菜用、油用、饲用、花用等综合开发利用,大幅度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促进种养结合、用养结合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目前,该院正与中科院联手,在监利金草帽合作社开展油菜“万元田”试点,其做法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的充分肯定。


提升技术  抓实示范引领


近年来,荆州农业科学院以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为抓手,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先后主推了30项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培育了30个核心科技示范基地,培训贫困农户1100余户,培养农业科技骨干100余名。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该院创新科技手段,加大农业服务支持力度。根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录制小视频、讲座、制作PPT课件等,通过微信、QQ、抖音、快手、农事无忧等平台及时发布农业科技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建微信课堂、“荆楚农时课”堂,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县市农技人员以及贫困户等重点群体进行培训。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数场科技服务活动,并与名宇米业、家贤合作社等签订深度合作及科技培训服务、科技扶贫协议。


完善平台  增强科技支撑


荆州农业科学院还围绕发展绿色水稻产业目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该院已与华中农业大学联手建设张启发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入开展水稻资源创新、水稻抗性育种、绿色超级稻育种等研究,已创制水稻抗病虫、氮磷营养高效利用、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特殊性状的新种质1500份。同时,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在水稻资源创新、品种选育、课题项目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持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为农业科技扶贫提供强大技术保障。





北海市| 富民县| 宁陕县| 西宁市| 西乌| 普格县| 隆子县| 蕉岭县| 微山县|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