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产品一区永久免费下载app_点击进入请牢记_小妲己福湿地福利院导航

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书写农业科技新篇章

荆州农业科学院院长  陈洪洲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荆州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效路径。荆州农业科学院作为荆州地区唯一一家综合性农业科研院所,理应有所担当,有所作为。近年来,荆州农业科学院以实施省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为主抓手,突出自主创新和科技服务两大主线,围绕“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凝心聚力推进五项重点工作:


一、聚力新品种选育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山东农科院时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荆州农科院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嘱托,不断强化在植物新品种选育方面的传统优势,致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院共审(认)定了农作物新品种7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00万亩以上,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 12 项,发表学术论文4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江汉平原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聚力新模式推广 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院先后与2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度合作,结合16项综合性农业科技研发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2个。参与研究的“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汉平原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有望获得农业农村部“丰收奖”;“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关键栽培技术”有望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参与研究的“油菜菌核病、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更是列入了2019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综合创新能力和对三农的科技支撑能力,我院组织20余名专家开展了16项综合性农业科技项目研发与推广服务。其中,集成推广了“油菜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生产新模式:在监利县程集镇开发7D功能型菜籽油,在一米农业尝试“桃树-鹅”种养模式中插播油菜;集成推广“油菜-中稻-再生稻”模式,亩产量达1000公斤以上;集成推广了“稻虾共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实现稻谷、小龙虾双丰收,实现产值4000元以上;“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机械播种达到一播全苗标准,出苗率90%左右,籽棉产量达到267kg/亩;“瓜-瓜-菜”周年立体高效生产模式实现亩产增收2万元以上,该模式赢得了中国工程院吴明珠院士和原副省长周先旺的高度评价,分别获得了团省委和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双创”比武第一名。


 三、聚力地方优势产业 提高“双水双绿”综合效益


 我院重点开展“双水双绿”模式研究与示范,共建立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个,核心示范区5000亩,辐射周边10万亩,带动全市200余万亩。


 大力开展多种绿色高效种养新模式技术研究。先后集成了3种模式、4项技术。即:稻-再-肥周年生产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稻-虾-鳅立体高效种养模式、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等。综合运用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油菜多功能综合利用技术、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等4项技术;同时依托省市级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大专院校及跨体系专家教授的技术支撑,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农科教协同创新体系,实行多层次的示范格局。极大地推动了“双水双绿”产业发展,逐步成长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


 四、聚力农业人才培育  践行人才振兴工程


 坚持着力培养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的带头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生力军。2018年,我院组织专家团队分别在荆州市8个县市区,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42次,服务人数达5860人次,新培养帮带农业科技骨干20名。与长江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举办多期培训班。同时充分利用省市媒体平台,通过专家访谈、三农热线、在线直播等丰富形式传播先进技术,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五、聚力精准扶贫战略,描绘全面小康蓝图


 监利县红城乡潭口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是我院对口帮扶点。我们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指导并协助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促进11户贫困户土地流转。同时帮助该村发展虾稻和再生稻产业,带领村民实地参观学习,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指导建设再生稻科技示范区,免费提供种子、机械栽插,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通过项目示范起到实实在在的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效果,为贫困户的脱贫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凤翔县| 新密市| 黄石市| 满洲里市| 承德市| 息烽县| 涟水县| 厦门市| 海口市|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