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到18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长江中游油菜试验示范‘五化’现场观摩会在荆州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油料所所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先生、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长江中游九个油菜综合试验站的站长、油菜育种专家、省市农机局领导、荆州市农业局及荆州各县市区农业部门的领导、农机企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代表等共计120余人。
在荆州农科院科研基地“五化”核心示范现场,荆州油菜综合试验站的科技人员为与会代表介绍了示范全过程中的技术集成情况,相关农机厂家进行了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联合收获和油菜机械化播种的演示;会上,到会的有关专家、学者从油菜品种选育、机械化生产与调控技术等方面对“五化”生产示范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认为,这次现场会展示了油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手工农业向机械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实现中国油菜产业以“双低(低硫甙、低芥酸)”、“三高(高产、高抗、高效)”、“五化(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为核心内容的第四次跨越发展探索和提供了经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后,中国油料所所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先生在对这次“五化”试验示范现场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对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
会议认为,本次“五化”油菜生产试验示范现场通过对农艺、农机、植保等领域最新成果的引进、试验、集成与创新,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成果。一是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的选择。示范中选择的品种同时具备了“ 一适、双高、四抗”的特点,“一适”是品种较适合机械收割,矮杆、分枝收敛、结荚集中;“双高”是指油菜品种“高含油量”和“高产”; “四抗”是指品种“抗病虫、抗灾、抗裂、抗倒”。二是最新多功能精细播种机械的推广。实现“六合一”机械播种技术,一次性完成“灭茬、浅耕、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六项工序,做到省种、省工、省肥。三是为适应机械化的应用,采用增密控肥技术途径。适当提高种植密度,选育油菜专用复合肥,减少平均单株肥料施用量,控制田间施肥总量,在发挥群体效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防止了油菜的贪青晚熟。四是引进了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病虫防治与监控研究室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广病害生物防治技术。五是引进了油菜产业体系技术中心设施与设备研究室最新研制的4LL-2.0DG型多功能全喂入联合收割机,采取机械收获。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脱粒、茎秆分离、籽粒清选等作业,割茬高度符合后茬作物种植要求,收割茎秆直接打碎后均匀还田,省时省工;同时探索了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油菜机种机收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六是在防除杂草,灌溉排水,病虫草防治等方面强化轻简化管理常规措施。七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形成了“荆州市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栽培配套技术规程”。
会议指出,开展油菜“五化”生产,关键在于加强“五化”知识宣传,充分利用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平台,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各部门、各层次内的长期互动、合作机制,促进形成政府、农艺、农机、科研、推广、企业、合作社间的大协作、大联合。
会议认为,油菜“五化”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五化”生产顺利开展,重点是把油菜生产机械化和轻简化系列技术进行集成,通过试验示范形成技术规范,达到标准化,从而推动规模生产和经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不仅要加强配套技术的研究,加强技术规程和技术体系集成,更要依托政府主管部门,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办示范园、示范片、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生产。
会议强调,农民科技素质是推动“五化”生产发展的基础,体系要以培训平台建设为基础,综合运用现场培训、远程培训、阳光工程等各种模式,开展科技培训,培育一批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推动油菜“五化”生产新模式的普及推广。
会议认为,荆州农科院科研基地的油菜生产“五化”试验示范,是中国油菜产业实现以“双低”、“三高”、“五化”为核心内容的第四次跨越的星星之火,其产生的成果对我国油菜产业未来的发展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代表和学者要依托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将星星之火化为燎原之势,努力推进我国油菜产业的跨越发展。